***Real estate industry - the implication of Central Bank's move***
中央銀行13日決定放寬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,特定管制地區刪除新北市八里、鶯歌區及桃園市全區,同時,豪宅、法人購置住宅及第三戶房貸的最高成數由五成提高至六成。這是央行實施相關信用管措施五年以來首次鬆綁,有助於緩和低迷的房市景氣。
央行主要任務在於穩定金融市場,過去隨著房價飆升,為了防止銀行授信過度集中於不動產,央行於2010年6月起,實施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,藉由房貸成數下調,降低整體銀行授信風險。面對房價高漲後引申出的民怨,2010年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後,2011年財政部緊接著推出奢侈稅,2014年地方政府加入,著手調升房屋持有成本,直到近期房地合一稅改革通過,雖然達到房價反轉向下的效果,卻也造成台灣房市陷入量縮的困境,2015上半年全台房屋移轉數已降至13.5萬棟(年減18%)。
觀察房地產交易狀況,房市成交量自2013年上半年來到高點後萎縮,至今已有2年的期間,上、市櫃營建業者籌資管道較為豐富,財務體質尚可承受。此次央行鬆綁特定管制地區內,大型建商著墨有限,以當地中、小型建商為主,面對近年來央行緊縮土、建融以及房屋銷售放緩雙重打擊,財務狀況快速惡化,加上和旺建設跳票後,引發地下金融籌資管道受阻,一旦當地中、小型建商支撐不住,最終勢必波及相關金融業者,造成金融市場波動。
此外,台灣第二季GDP成長率大幅衰退,面對經濟遭遇的空前困境,央行提高高價住宅、法人購置住宅及自然人第三戶購屋貸款成數至六成,重新引導投資型買盤回籠,除了有助於提升內需市場消費意願之外,現階段台灣房市僅剩自住及換屋需求獨撐場面,放任房市成交量持續萎縮,必然導致房價下滑速度過快的後果,就一般民眾貸款額度大多介於六成至七成而言,只要房價下跌兩成以上,銀行逾放比率隨即攀升,將危及金融體系穩定。
整體而言,央行放鬆房地產信用管制,意味著中央重新注入資金引導民眾購屋消費,不過現階段影響購屋意願的關鍵,在於地方政府的房屋稅調整,類似台北市激進的豪宅稅措施,將導致市場結凍的現象,再寬鬆的管制放寬也難以扭轉。建議仍以謹慎態度觀之。